1.1自然氣候條件
1.1.1地理位置與交通
雙遼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,隸屬于四平市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23°20′—124°05′,北緯43°00′—44°05′。東鄰公主嶺市,南連遼寧省昌圖縣和吉林省梨樹縣,西接內蒙古自治區的科爾沁左翼中旗和科爾沁左翼后旗,北與長嶺縣相鄰?,F轄6個街道,12個鄉(鎮),幅員面積3121.2k㎡,城區面積71.8k㎡。
雙遼市位于吉林、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結合部,交通便利,區位優勢顯著,是吉林省西部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中心。
1.1.2地形地貌
本區地形總體上為堆積地形,該堆積起因于流水堆積作用,在流水堆積的廣大平原上又疊加風成沙丘、沙垅、沙岡等微型地貌形態,使本來極為平坦的流水堆積平原顯現明顯的起伏。區域地形在總體上略有向西遼河微傾斜之勢,地面海拔標高介于113-120m間,而沙丘、沙岡所在地地面標高可升至140—145m。
本區總體的地貌為單一的堆積地形,按其形態可分為三個單元。
?。?)河漫灘:沿西河兩岸分布,地面標高113—116m,高出河水面1—3m,寬度為200—600m,由全新統粉細砂組成。
?。?)一級階地:沿西遼河兩岸作帶狀分布,西岸寬,東岸窄,寬度在12—15km間。地勢平坦,地面標高在113—116m之間。低洼處雨季積水,并發育有土壤鹽堿化。由上更新統至全新統的亞砂土,淤泥質亞粘土和中更新統的黃土狀亞粘土和中細砂構成,為上疊型階地。
?。?)沖積平原:地表成波狀隆起,地面標高120—145m。由中更新統黃土狀亞砂土,黃土狀亞粘土和中細砂構成。
沙丘、沙垅、沙岡:主要分布于一級階地和沖積平原上,為階地和沖積平原的疊加地形。沙丘、沙岡一般高度在10—20m間(相對高度),個別可達25m,走向一般為北東向,坡度較大,由全新統風積沙組成。
1.1.3氣候氣象
雙遼市屬于中溫帶大陸性氣候,處于半濕潤與半干旱氣候區的過渡地帶,四季分明,春季干燥多風,夏季溫暖多雨,秋季晴涼溫差大,冬季漫長干寒。冬春多風沙,多年平均風速為3.7m/s,冬季多東北風,春秋多西南風。冬季漫長,夏季短促,多年平均氣溫在5℃~6℃,一月平均氣溫為-15.4℃,七月平均氣溫23.8℃。多年平均降水量456.3mm,年最大降水量983.7mm,年最小降水量237.8mm,降雨多集中在6—8月。多年平均蒸發度為1789.1mm,平均濕度為63%。多年土壤凍結深度在1.7—1.8m間。
1.1.4水文地質
雙遼市境內較大的河流有西遼河、東遼河及其支流新開河。
東遼河流經新立、柳條、東明、王奔四個鄉,境內全長69.6km。
西遼河上游為老哈河,發源于河北省平泉縣光頭山北側,流經臥虎、鄭家屯、紅旗、王奔等鄉鎮,境內總長44.2km,但年際流量變化較大,由于水庫蓄水使西遼河在枯水期幾乎斷流,成為季節性河流。
西遼河干流全長402.70km,上游已建成大型水庫有7座,最大的水庫為老哈河上的紅山水庫,總庫容25.6億m3,在老哈河支流里河上還有打虎石水庫,總庫容1.20億m3。
西遼河干流下游左岸建有一座莫力廟水庫,該水庫是以西遼河飲水灌溉的旁側水庫,總庫容為1.57億m3,在西遼河干流蘇家堡樞紐工程右岸建有孟家段水庫,上庫總庫容0.59億m3,下庫總庫容為0.49億m3。
區內地下水類型單一,屬于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。根據巖性和地下水埋藏條件,主要分為東部漫灘區和中西部坨沼區兩片。東部漫灘區含水層以中砂為主,細砂次之,個別地段出現粉細砂或粘性土透鏡體,地下水埋深3~5m,含水層平均厚度為38.11m,水利坡度0.3~0.6‰,含水層各向同性分布穩定,基底起伏平穩。中西部坨沼地含水層,巖性以中細砂為主,混多層粘性土,含水層厚度變化較大,平均厚度>58m,地下水埋深4~10m,地下水水力坡度0.5~0.9%,含水層滲透系數12m/d,給水度10%,水位降深8m,涌水量達35m3/h,隨地形起伏略有變化。
全區含水層總的特點是:東薄西厚、北薄南厚,富水性東部漫灘好于西部坨沼地。地下水礦化度一般為200~350mg/L,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型或重碳酸鈉型。
1.1.5水資源
?。?)地表水資源
雙遼市境內主要的河流有東遼河、西遼河及其支流新開河,均屬遼河水系。東遼河流域面積為1042.1k㎡,占全市總面積33%。市境內的流經長度72km,堤防長度55.56km,其中市內總流域面積為960.35k㎡。西遼河流域面積2079.1k㎡,占全市總面積的67%。市內流程44.2km,多年平均流量15m3/s,堤防長度67km。新開河市內流程25km,堤防長度21km。
東遼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8.20m3/s,年過境總量57400萬m3,西遼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5m3/s,年過境總量47300萬m3,新開河在市內因上游水土流失,河道時常干涸,成為季節性河流。全市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為3200萬m3/a,其中由工程控制的可利用量為650萬m3/a,由二龍山水庫供水利用量1877萬m3/a,利用東遼河上游過境客水203萬m3/a,水田回歸水量470萬m3/a。
?。?)地下水資源
地下資源量為2.15億m3,受水文地質條件的制約,東遼河流域及西遼河流域沿河一帶地下水資源量較為豐富。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.07億m3,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重復量為0.16億m3。
1.1.6土壤植被
雙遼市域內的土地分布著10個土類,23個亞類,29個屬,84個土種,由于成土因子構成比較復雜,土壤分布地帶性不明顯,多屬復區分布。土壤特點為:有機質積累少、黑土層薄、質地粗、有石灰性。市內多無尾河和部分堿泡子,外流區面積很少,因此鹽堿不易排出,大量鹽堿積累下來,但鹽堿化發展,只限于內澇或過度放牧的低平地,耕地土壤含鹽堿并不多,另外,一些地方風蝕現象比較嚴重,有風沙的積累。因此風沙、干旱、鹽堿、易澇等自然條件形成了雙遼市的土壤特點。
雙遼市自然植被屬于半干旱草原植被類型,分為羽茅西伯利亞蒿植物群落,羊草草原植被群落,堿蓬、沙地蓼、耐堿植物群落,香蒲、蘆葦沼澤植被群落,拉條榆、甘草、沙地植被群落。
1.2社會經濟狀況
1.2.1行政區劃
雙遼市歷史悠久,1902年設遼源州,1913年變更為遼源縣,1940年與東部的雙山縣合并,始稱雙遼縣,于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?,F轄6個街道,12個鄉(鎮)。
1.2.2人口分布與密度
雙遼人口42萬人,見表2。
雙遼現轄6個街道,12個鄉鎮,見表3。
規劃涉及的雙山鎮、茂林鎮、王奔鎮、臥虎鎮、玻璃山鎮、東明鎮、服先鎮、興隆鎮8個鎮,永加鄉、新立鄉、柳條鄉、那木斯蒙古族鄉4個鄉,雙遼種羊場、雙遼農場、雙山鴨場3個國有農牧場以及紅旗街道內人口分布見后文。
1.2.3產業類型、經濟指標
截止到“十二五”結束,雙遼市第一產業總值305046萬元,第二產業總值889883萬元,工業總值870027萬元,建筑業總值21842萬元,第三產業總值285286萬元,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215萬元。
2019年末,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4億元,同比增長4%(以下簡稱增長);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5.5億元,增長37.4%;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41.4億元,增長6%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億元,增長4%;城鎮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。
1.2.4土地利用特征
雙遼市全境土地面積為3121.2k㎡,市區土地面積為71.8k㎡,其中耕地占19.1%,林地占19.2%,牧草地14.2%,其余的47.5%為房場、道路、荒地和水面等。
規劃涉及的雙山鎮、茂林鎮、王奔鎮、臥虎鎮、玻璃山鎮、東明鎮、服先鎮、興隆鎮8個鎮,永加鄉、新立鄉、柳條鄉、那木斯蒙古族鄉4個鄉,雙遼種羊場、雙遼農場、雙山鴨場3個國有農牧場以及紅旗街道范圍內無農家樂和民宿等。
1.3生態環境保護狀況
雙遼市生態保護紅線尚未編制完成。
1.3.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
1.3.1.1雙遼市城區地下水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
雙遼市城區地下水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、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。
?。?)一級保護區
一級保護區定為分別以水源井為中心,半徑60m的圓形,每眼井的一級保護區約11304㎡,現有在用水源井14眼,備用3眼,一級保護區面積為0.192k㎡。
?。?)二級保護區
二級保護區范圍劃分為兩部分,第一部分為:齊平鐵路和雙遼市北部中間的、除一級保護區外的區域,該區域東部南部邊界為雙遼市電廠東路,西部邊界靠近雙遼電廠和巨豐村,北部邊界為齊平鐵路;第二部分為:齊平鐵路、前進村、合力村和西遼河中間的、除一級保護區外的矩形區域,該區域東部邊界臨近西遼河,南部邊界為齊平鐵路,西部邊界靠近前進村,北部邊界靠近合力村。二級保護區面積為7.77k㎡。雙遼市城區地下水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井位坐標見表4。
?。?)準保護區
準保護區由二級保護區向西遼河方向外延300m,準保護區面積為1.31k㎡,準保護區大致范圍為:齊平鐵路北側的二級保護區外延300m的范圍,該區域東部邊界為西遼河,南部邊界為齊平鐵路北側50m的邊界,西部邊界靠近前進村,北部邊界靠近合力村。準保護區范圍不包括齊平、鄭大鐵路以南區域。
1.3.1.2雙遼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
根據《雙遼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》,雙遼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有10個,全市10個集中式飲用水井開采的均為承壓水,故不設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,10個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總面積為0.028k㎡。
雙遼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情況見表5。
1.3.2自然保護區
吉林雙遼白鶴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雙遼市茂林鎮境內,地處雙遼市北部,地理坐標東經123°27′7″— 123°43′3″,北緯44°0′51″— 44°5′15″。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1月以吉政函[2014]4號文予以批復。批復后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603h㎡,其中核心區面積為2375h㎡,緩沖區面積為2088h㎡,實驗區面積為2140h㎡。保護區范圍內,草本沼澤、湖泊及河流等天然濕地類型豐富,特征明顯,濕地生態系統相對完整;本區范圍是白鶴、東方白鸛、黑鸛、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歷史繁殖地和現存遷徙停歇地,同時,保護區地處我國東亞-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帶,與東北松嫩平原已經建立的濕地與珍稀水禽保護區一起,構成了候鳥繁殖遷徙的保護網絡。保護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區劃范圍,有助于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得到有效保護、保護區的功能作用得到最大發揮。
1.3.3水環境質量狀況
1.3.3.1水環境功能區劃
?。?)西遼河
根據《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區》(DB22/388-2004)可知,西遼河在雙遼市境內,從蒙吉省界—203公路橋之間水質目標為Ⅲ,203公路橋—吉蒙省界之間水質目標為Ⅲ,市控斷面水質目標為Ⅲ類。
?。?)東遼河
根據《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區》(DB22/388-2004)可知,東遼河在雙遼市境內,從二龍山水庫壩址—東明鎮之間水質目標為Ⅴ,東明鎮—省界之間水質目標為Ⅲ類。
1.3.3.2水環境質量現狀
?。?)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
2019年,東遼河四雙大橋斷面7-12月斷流,1-6月滿足Ⅳ類水質要求(國家下達水質目標:Ⅳ類)。西遼河金寶屯斷面1-8月、12月斷流,9月COD、BOD5、氟化物、高錳酸鹽指數,10月COD、BOD5出現不同程度超標現象(國家下達水質目標:Ⅳ類),11月滿足Ⅳ類水質要求(國家下達水質目標:Ⅳ類)。
?。?)飲用水水源保護區
雙遼市城區地下水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,雙遼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能夠達到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Ⅲ類標準。